![]() |
![]() |
首页 | 过敏新闻 | 儿童过敏性疾病 | 儿童过敏常识 | 儿童过敏机理 | 儿童过敏治疗 | 儿童过敏护理 | 小儿抗过敏益生菌 | 抗过敏药物 | 专家访谈 | 病例解读 |
![]() |
![]() |
![]() |
![]() |
![]() |
![]() ![]() |
文章来源:www.baobaoguomin.com 文章出处:儿童过敏网 更新时间:2016-03-11
摘要:儿童运动性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是气道高反应性,通常是指在排除其他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因素的情况下,经过一定量的运动后(约5-10分钟短暂运动)而诱发典型支气管哮喘症状发作的一种疾病, 绝大多数患者在休息30分钟至1小时后症状可自行缓解。在临床上90%以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喘息症状可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加重;而许多经运动激发试验确诊为运动性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接触变应原或呼吸道感染等因素也可诱发其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儿童运动性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是气道高反应性,通常是指在排除其他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因素的情况下,经过一定量的运动后(约5-10分钟短暂运动)而诱发典型支气管哮喘症状发作的一种疾病, 绝大多数患者在休息30分钟至1小时后症状可自行缓解。在临床上90%以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喘息症状可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加重;而许多经运动激发试验确诊为运动性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接触变应原或呼吸道感染等因素也可诱发其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因此许多作者并不把运动性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独立性疾病来看待,仅仅把其看成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一个诱发因素。但是临床上确有一部分患者,运动是诱发其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唯一因素,Rupp等在对美国166所高校进行了运动性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4%的运动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静息肺功能是正常的,而且从未有支气管哮喘发作史,给这些患者进行运动激发试验可帮助确诊为运动性支气管哮喘。
运动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 迄今为止对运动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仍有较多争议,发病机制中的许多环节的详细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运动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理论。 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热丢失理论是导致运动性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机制,但仍有一些研究对热丢失理论提出异议,Hahn等研究表明假如运动时吸入气体湿度不变,吸入80℉与25℉的空气比较,运动后所产生的支气管痉挛程度并无明显不同,对热丢失机制提出不同的看法,运动性支气管哮喘的不应期现象也不支持热丢失理论,即如果患者在运动前作轻微的活动或作运动体操,可使患者产生不应期,此时再进行相同的运动和丢失相似的呼吸道热量,患者可以不发病或发病轻微。根据这种不应期现象,这些作者认为换气过度的热丢失所导致的气道内温度降低是运动性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近年的研究证实,运动还可以诱发微血管效应。气道内的微血管对温度的变化是极为敏感的,当气道内温度下降时,可导致气道壁反应性充血和水肿,类似炎症反应过程,因此导致气道的狭窄而诱发支气管哮喘,这在气道内毛细血管床极为丰富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其危险性更大。运动性支气管哮喘与其他类型支气管哮喘一样存在着气道高反应性,也提示了运动性支气管哮喘有潜在的气道炎症。 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降低气道高反应对运动性支气管哮喘防治的启示: 原创文章,转载必究!! |
![]() |
儿童过敏疾病导航
|
抗过敏益生菌-康敏元 | 小儿过敏性鼻炎 | 小儿过敏性哮喘 | 小儿过敏性咳嗽 | 婴幼儿湿疹 | 小儿荨麻疹 | 抗过敏益生菌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78-1891 联系QQ:1518522477 版权所有:抗过敏益生菌官网 Copyright2011 www.baobaoguom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0207776号-2 |